從土地到餐桌,串起的不只是每日三餐,還有家人手藝的記憶傳承,以及人和土地之間的連結。水沙連區域是台灣重要的蔬果產區之一,計畫團隊將帶領孩子們運用STEAM工具與方法DIY動手作,認識珍貴美好的在地食材和人文風土,重構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本次嘉年華持續導入AR、防災、環境、食農、綠色永續等議題攤位,邀請在地高中職、NGOs和青農共構活動模組,期待孩子們運用STEAM知識與工具了解自身生活和土地,建構在地科技學習韌性。
活動條件:不限年齡,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A107
以資源回收品自製樂器。利用吃喝剩下的飲料空罐自製樂器,藉由不同空罐及吸管的組合自製樂器;讓學員藉由實際操作了解聲音的發聲原理及聲音三要素的基本定義。另外,藉由活動進行訓練學員「做中學」、「學而思」、「思而變」的科學態度。
活動條件:不限年齡,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A203
由仁愛高農團隊帶領大家學習移植菜苗和花苗,讓學生認識栽培介質及認識蔬菜和花卉,並從上盆的體驗過程中學習植物上盆的動作進而認識植物生長過程,並從中體驗到生命的成長,以及細心照顧的重要性。
活動條件:不限年齡,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A310
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節能減碳已成為全球所關注的議題之一,且雖大多數人有資源回收分類的觀念,但也有部分人因為對分類的不清楚、不了解而做錯,因此希望能藉由兩個桌遊活動讓小朋友們在遊玩的過程中對環保知識的理解非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做出具體可行的行動,並從中學習環保概念,提升環保意識,並實踐綠色生活!
活動條件:不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A207-1
本活動將帶領大家探索AR科技的魅力,體驗如何讓靜態圖案變成生動的3D動畫。
我們會簡單介紹AR技術以及我們的體驗內容。接著,學生將親手在Quiver資源包的紙張上繪製圖案,發揮創意。完成後,我們會指導大家使用平板掃描QR Code,讓圖案瞬間變成可互動的3D動畫,體驗角色移動、遊戲等有趣功能。
每位參與者可嘗試1~2種不同的AR互動,感受科技與創意結合的樂趣!快來體驗吧!
活動條件:不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走廊
DIY 鋁線設計結合地表上最強植物:空氣鳳梨。
種植物培養們的孩子責任心,養護植物則培養耐心和愛❤️
折鋁線則可以激發孩子們動手作和動腦思考,增加創造力。
活動條件:不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走廊
藉由樹葉拓印活動,讓學生認識生活周遭不同構造及特徵的樹葉,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同時,能保持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藉由將樹葉拓印至棉麻束口袋或書籤上,發揮學生創意,體驗動手實作的樂趣,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強化與自然環境的連結。
活動條件:不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走廊
介紹埔里在地種植的食用玫瑰,種植過程完全不用農藥及化學肥料,活動現場品嘗玫瑰及各式口味的果醬共12款,讓有興趣的小朋友及家長可以預約來園區參觀及手作玫瑰花醬DIY。
圖片來源:玫開四度食用玫瑰園 Facebook粉專
活動條件:不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走廊
介紹來自魚池鄉鹿篙所種植的18號紅玉紅茶,提供現沖讓現場的參加人員品一杯好喝的紅茶。
活動條件:不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走廊
香菇的故鄉「埔里」,介紹香菇產業從一級生產、二級加工到餐桌,讓參與者了解餐桌上的香菇哪裡來。藉由活動讓家長和小朋友們認識香菇、多吃香菇、喜歡香菇,並刺激小朋友問與答,提升學習信心。透過手作體驗活動推廣飲食衛生健康、鼓勵惜食。
圖片來源:百基香菇Facebook粉絲專頁
活動條件:不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走廊
我們是水里民和國中咖啡社的學生,大部份是布農族的孩子,我們在學校社團中學習手沖咖啡,如果有機會能為您展現學習成果,是我們的榮幸。
活動條件:不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走廊
帶領大家認識節肢動物的多樣性與特徵,像是昆蟲、蜘蛛、蝦蟹等,了解牠們的身體構造、生活環境與生態角色。課堂中也設計了趣味問答與觀察活動,透過互動方式提升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中探索自然世界的奧秘。
活動條件:不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護理學院拱門下走廊(近方型劇場入口處)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學生除了需要具備基本的科技素養,更應培養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的能力。因此,課堂中將設計與機器人相關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透過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學習如何分工協作、面對挑戰並尋找解方,同時深入了解機器人的多元應用,激發他們對科技創新與未來發展的興趣與想像。
活動條件:不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走廊
介紹自然農法,提問遊客各式農業問題,於過程中講解農業方面的知識,並且打卡送限量杭菊花茶包。
活動條件:不需線上登記
活動場地:教育學院走廊
南投埔里大坪頂百香果的故鄉,介紹百香果IPM(病蟲害防治)、ICM(田間綜合管理),透過簡單的圖卡認識百香果相關的病害及蟲害,並提倡友善栽培管理及科技農業的相關應用